在经历了此前一轮快速上涨后,市场走势相对有所稳固,一些基金投资者开始关注止盈等事宜。那么,关于止盈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有哪些止盈的方法?当前是否需要止盈?
1、基金止盈时需注意的几点细节
1)避免过早止盈:一些投资者可能会因为市场的短期波动而过早地止盈,由此导致错过后续收益。投资者应该基于中长期市场趋势和基金的表现来决定止盈的时机,而不是仅仅基于短期的市场波动。
2)止盈的基金产品需斟酌:一些投资者较为喜欢对收益最高的基金产品进行止盈,但实际上在止盈时,不应该只看哪只基金收益高就先止盈哪一只,而是应该结合自己的配置需求、决策判断、基金的表现等情况综合考量。有的基金尽管此前已为组合带来较多利润,但它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依然较强,若盲目根据收益贡献多少进行止盈可能会错失这些优质基金未来的收益潜力。
3)关注锚定效应:投资者或受到“锚定效应”影响,即以过去某个价格点作为参考,对未来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一只基金曾经达到过一个高点,投资者可能会期待它再次达到那个价格点。实际中,投资者或根据买入基金时的净值进行判断,一旦基金从此前的下跌中重新超过买入的净值时,或影响他们的止盈决策。投资者应该基于当前的市场情况和基金的表现来做出决策,而非基于过去的锚点。
4)避免情绪化决策:投资决策应该基于理性分析,而不是情绪。投资者在市场波动时可能会产生恐慌或贪婪,从而做出错误决策。保持冷静,根据市场分析和个人投资策略来决定止盈点是非常重要的。
2、基金止盈常见的方法
1)目标止盈:言而简之,指的是我们在投资基金的时候,会有一个心理预期,也就是我们期待的目标收益。
当到达这一目标后就可以考虑止盈卖出了。例如计划持仓某只基金产品盈利达到10%的时候及时止盈卖出,这即是目标止盈。
2)估值止盈:通常而言,可用主流宽基指数现在的估值对比历史情况来判断该指数或市场的投资风险。低估的时候可以选择买入持有,一旦估值偏高便可以考虑进行止盈的操作。
3)分批止盈:顾名思义,即根据不同的止盈点位、分不同的批次进行止盈。例如当基金持仓收益率为20%时,止盈二分之一;当基金持仓收益率达到30%时,再止盈二分之一。
4)回撤止盈:市场总是波动的,没有一帆风顺的上涨,当遇到回撤时,为了更有计划性地去应对,便衍生出了回撤止盈的方法。例如当你发现基金的持仓收益率从30%降到20%,而此前设置的持仓收益率的回撤目标是10%,那么此时已触发相关条件,可进行止盈卖出。
上述几种止盈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之分,而是取决于投资者的风格和风险偏好。投资者可以选用单一的止盈方法,也可以将多种方法相结合,或形成更为有效的止盈体系,例如将估值止盈法和分批止盈法相结合,尽管市场可能依然高歌猛进,但市场估值逐步升高至历史高点,基金投资者一方面想继续盈利,但又一定程度上担心市场过热后的大幅调整,则可以以市场估值为辅助,采取分批止盈的方法。
3、当前时点是否需要考虑基金止盈?
1)从政策端来看,自9月24日强力货币政策的推出、到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对经济的研讨,再到10月12日相关财政政策的推出和研究,我们认为政策的转向明确、目的性强,意在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瓶颈。若有更为明显的、具体的财政端政策内容出来,在财政与货币双管齐下的情况下,经济或有望更快地转变趋势,并加大复苏的斜率。但是,政策效力传导至实体经济需要一定时间,因此要边走边看,整体来说,我们认为,对当前和后续的政策端可以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2)从市场端来看,短期涨势迅猛,基于风险偏好提升带来的快速估值修复,这个过程目前来看,或已在国庆后的第一个交易周告一段落。此前部分弹性较强的细分权益资产,单日10%+大涨的行情,或难以为继。未来短期内的行情或相对结构、分化,价格、基本面的超预期与否或决定了短期内行业、个股的相对走势。
关于当前时点是否止盈,我们认为,除了上述对政策、市场等情况的分析之外,更加需要结合投资者本身的配置逻辑。如果投资者是基于短期交易逻辑进行布局,那么当积累一定收益后,市场短期内潜在上行空间似乎小于潜在下行空间,那及时锁定收益或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如果投资者是基于中长期逻辑或优化组合需求进行布局的,那么则需要仔细审视自己配置的逻辑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组合层面是否需要优化等,例如在行情再度进入结构性的时候,对投资者而言在权益基金的布局上或需更加均衡,而非单独押注某些单一的弹性赛道。若此前大比例配置在某些单一方向且获得了收益,那此时进行“止盈”、并使得权益基金组合更为均衡化也是可行的选择之一。
如若市场基本面、配置、组合逻辑依然未发生显著变化,那么继续持有或相对合适,频繁的买卖助推交易成本的抬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收益。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数据、信息、观点和判断仅是基于当前情况的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且今后可能发生变化。基金投资有风险,既可能产生收益也可能发生损失。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及市场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公司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