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基有道】市场调整,以什么姿势应对?

时间:2024-07-31   作者:长江资管公募FOF团队

近期市场调整,权益市场表现相对偏弱,应该以什么样的姿势应对?我们建议如下——

 

1、明智地承担风险以获取回报

 

不少基金投资者在市场调整时比较焦虑,想进行一定的风险管理。

 

我们认为,从执行层面来说,在投资中即便是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也很难预测市场的走势和拐点。对于想进行风险管理的投资者来说,亟需意识到的一点是,正如橡树资本的霍华德·马克斯所说:”规避风险的结果通常是规避了收益。如果你想获得丰厚的回报,就必须承担风险。你得意识到风险,分析风险,分散风险。如果满足这些必要条件且承担风险的回报很高,那么承担风险是值得的。”

 

好的风险管理不是规避风险,而是明智地承担风险以获取回报。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若想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或应提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分散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缺乏专业化技能以及时间和精力,意识风险、分析风险并时刻跟踪、剖析市场的风险等因素是具备挑战性的,但并非遥不可及。而分散风险,作为同样甚至更为重要的一环,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或是相对更容易上手和了解的,其反映的正是一般为人熟知的“资产配置”的理念。

 

2、提升资产配置意识

 

关于资产配置,一个经典的提法是“股债跷跷板效应”,即权益市场较弱的时候,反映出经济或相对低迷,债券类资产在这种环境下更为占优;而当经济好转甚至过热时,权益市场表现积极,债券市场则因市场利率的抬升,表现相对较弱。因此,通常在资产配置时,会在债券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间以一定的比例进行调整。

 

长期来看债券资产与权益资产确实存在较低的相关性,但这类简单的资产配置模式在某些时刻也会存在一定问题,如发生“股债双杀”这类风险时,会导致配置体系失效,从而影响投资的收益和获得感。因此在构建基金组合时,具备多资产、多策略的配置思维,对帮助基金投资者穿越经济周期、提升基金投资者的获得感尤为重要。

 

当然,无论是进行大类资产配置还是注重均衡型基金,都是知易行难,如何择时、如何配置是一大难点;确定好方向后,如何优选基金也是一大难点。

 

我们最优先关注资产配置中的一点,即应该选择什么类型的基金产品作为资产配置中的“压舱石”?其有些类似于我们吃火锅时选择的汤底,基本上决定了整个口味的大方向(整个基金组合的收益、波动等情况)。我们认为,可以初步基于风险偏好,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

 

1)对于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基金投资者而言,较为合适的选项或为货币型和债券型(例如纯债型、偏债型)基金,其优点在于相对稳健、低波,对市场的判断、择时依赖度较低,更适合基金投资者作为底仓长期持有,但其预期收益一般相对权益基金较低。

 

2)对风险偏好相对较高的基金投资者而言,相对成长型、价值型、行业主题型等在单一风格上暴露度较高的基金产品,均衡型基金或更适合作为底仓。由于其进行组合配置、不押注于某一类风格或主题,能够较为有效地降低波动风险,在基金基本面、风险偏好等因素未发生重大的变化下,更适合这类基金投资者作为底仓长期持有。

 

3、定期复盘和反思

 

市场的波动、走势可能多数人都无法预料,但我们可以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学习快速应对,形成一定的肌肉记忆,力争在下一笔投资中能够做得更好。

 

以止盈为例,如果投资者是基于短期交易逻辑进行布局,那么当积累一定收益后,市场短期面临调整时,及时锁定收益或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如果投资者是基于中长期逻辑或优化组合需求进行布局的,那么则需要仔细审视自己配置的逻辑是否发生重大变化,以及是否有什么重要变量是没有考虑到的。

 

如果在投资中,经过短期的市场检验,发现自己做对了,可以将其归纳整理,并在中长期的维度进一步检验提升;若经过短期的市场检验后,发现自己做错了,也不必妄自菲薄,怀疑自我,而是进一步思考优化。正如霍华德·马克斯所说:“你不能从结果来判断一个决策的好坏如果你想想这个世界有多么随机,你就会明白,在短期内,随机性本身就可以产生任何结果

 

以前文提到的资产配置为例,若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一段时间后,发现底仓产品的波动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那么调整资产组合的配比,优化底仓结构,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总而言之,当面对市场的起伏时,我们的投资行为不应简单地随波逐流,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论和节奏才是更为合适的应对姿势。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数据、信息、观点和判断仅是基于当前情况的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且今后可能发生变化。基金投资有风险,既可能产生收益也可能发生损失。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及市场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公司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