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底以来,市场在政策和情绪的双重加持下,开启了一波声势浩大的反弹;随着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大会议的落幕,市场对后续的货币、财政政策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政策落实的细则还需要时间等待。
当前,市场是否处于一个“空窗期”?“空窗期”该如何应对?后续市场又该如何看待?2025年开年第一篇《投基有道》,我们试着就上述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
1、当前市场是否处于“空窗期”?
我们认为,当前市场正处于一个空窗期,而且从历史来看,通常每年的1-2月多为空窗期——不仅是政策的“空窗期”,更是宏观数据、上市公司业绩的空窗期。
从自上而下的角度的来看:
(1) 政策“空窗期”:全国两会通常在每年的3月份召开,因此1-2月通常是政策的“空窗期”。尽管当前对货币、财政政策有所定调,具体方向也有所描述,但是对于实施的具体方案、数字细则,或需要等到两会时点方能知晓。
(2) 宏观“空窗期”:不同的经济数据发布的频率不一样,有些数据(如工业增加值增速、货币供给增速等)是按照月度发布的。春节一般是在1月或2月,而春节当月由于放假一般是生产淡季、消费旺季,因此1月、2月的数据经常会出现春节错位。在出现了春节错位后,统计同比数据时就会出现偏差,使同比数据缺少参考价值。为规避这种情况,一些基本面数据通常会把1、2月份数据合并公布,这样数据的发布期就会延长到3月份中旬,从而在1-2月会出现一些重要经济数据发布的空窗期。
(3) 业绩空窗期:1月底之前,仅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需披露年报预告,且其反映的是上一年度的业绩情况。通常在上年度三季报披露后,投资者便对公司全年的业绩有了一定程度的预期,年度预报带来的增量信息和指引效应相对较弱。投资者所关注的一季报则要等到3月底之后才可知悉,因此1-2月这段时间市场也是上市公司业绩的“空窗期”。
2、“空窗期”如何布局权益基金?
在“空窗期”中面对的不确定性显著加大,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保持均衡配置或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且更为契合当下市场风格的,或属于“杠铃策略”。
由知名风险管理理论学者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提出的“杠铃策略”,是一种对抗不确定性的投资方法。映射到投资上,我们可以把基金组合想象成一个杠铃,一端配置低波动低收益资产,另一端则配置高波动高收益资产。
那么,如果只布局权益基金,该如何应用“杠铃策略”?从逻辑的角度出发,在权益基金组合中采用该策略时,对于增强部分,投资者或可选择布局一些投资风格进攻性较强的基金经理和产品(例如成长性、追踪景气的基金经理,或布局TMT等领域的主动/被动产品),但更重要的是寻找作为组合底仓配置的相对稳健的基金(例如一些风格稳定、均衡且价值的基金经理,或布局低波且红利方向的产品)。
落实到实际投资中,当前时点,一种关注度较高的配置思路是:“杠铃”的一端配置红利类资产,另一端配置科技类资产,尤其是与AI相关度较高的。此外,在实际投资中,当高风险资产(例如AI基金)带来的收益越来越多,我们可以进行再平衡,对此部分止盈提取收益,再投资于风险相对较低的稳健资产,以期增厚组合的安全垫,增强在“空窗期”中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抵抗能力。
3、后续市场如何看待?
从政策端来看,当前货币端的流动性较为充裕,对权益市场较为友好;财政端,个人的信贷、消费数据情况仍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恢复,地方政府则需处理债务化解风险,因此中央政府的加杠杆、财政刺激尤为重要。
明年宏观经济的抓手或主要集中在消费。此前消费券、以旧换新等政策起到了一定积极的效果,因此对其持续性可以保持关注,更为强力的消费刺激和更为宽广的领域覆盖或也值得期待。
此外,对于海外因素的扰动(例如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国内出口或承压)也需要给予一定关注,国内或也将出台各类刺激政策,用于对冲海外因素的影响。
当前,部分经济数据已开始或延续改善趋势。2024年11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为50.3%,连续3个月回升,显示经济扩张态势持续向好;PMI生产、订单数据继续向好,意味着经济活动仍在加快。此前发布的2024年11月M1同比为-3.7%,相较于前值-6.1%的降幅亦明显收窄。与此同时,内需、消费端的数据仍需要一定时间逐步恢复。
整体来看,尽管当前处于“窗口期”,但是市场整体的风险相对较小,政策依然整体处于呵护阶段,经济部分数据有所改善。随着政策刺激的逐步落实,内需数据或也将逐步好转。因此,面对为期2个月左右的“空窗期”,投资者或可选择均衡配置,对后续的市场保持相对乐观。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数据、信息、观点和判断仅是基于当前情况的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且今后可能发生变化。基金投资有风险,既可能产生收益也可能发生损失。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及市场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公司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