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基有道】港股科技板块如何布局?

时间:2025-10-22   作者:长江资管公募FOF团队

近期,市场对港股科技板块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不少投资者关心:如果要布局港股科技板块,优选恒生科技指数还是港股通科技等指数?港股科技板块后续走势如何?


1、港股科技相关指数如何选取?

 

想通过布局相关指数获取港股科技板块的Beta,但具体来看,涵盖恒生科技、中证港股通互联网、国证港股通科技、中证港股通科技、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等指数,它们之间有何差异,又该如何选取?

 

我们以上述投资者常见的指数为例,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关注指数的基本信息,例如样本的选取规则、成份数量等,以此来判断差异性:


1)恒生科技(HSTECH.HI)——追踪经筛选后市值最大的30家于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主要涵盖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包括网络、金融科技、云端、电子商贸及数码业务。

2)中证港股通互联网(931637.CSI)——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30家涉及互联网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内互联网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3)国证港股通科技(987008.CNI)——反映港股通科技领域龙头上市公司的运行特征,关注公司主营业务属于科技相关领域,包括互联网、电子、通信设备、生物科技、医疗器械等,成份数量30只。

4)中证港股通科技(931573.CSI)——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50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内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5)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HSSCT.HI)——追踪可经港股通买卖,从事科技业务并于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之表现,成份数量30只。

 

仅从上述指数主要描述来看,除了能分别出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聚焦互联网相关企业外,其他差异似乎并不显著。

 

从收益维度来看,这5条指数的表现今年以来有所分化,其中恒生科技相对较弱,其他几条指数今年以来(截至9月30日)的收益率均超55%。

 

从行业分布上来看,5条指数整体在TMT领域(例如传媒、电子等)的暴露相对较高,体现出相对较强的科技属性,但在集中程度上有所分化,其中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中证港股通互联网在TMT领域暴露更为集中,分别为67%、60%;其他三条指数约为45%-50%的区间。

 

此外,5条指数在个别行业的暴露上差异显著。例如与智能驾驶、反内卷等主题息息相关的汽车行业,在聚焦互联网企业的中证港股通互联网、以及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中相关暴露较低,而在其他三条指数中均有10%-20%的暴露;医药生物行业在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和恒生科技的暴露相对较低而在国证和中证港股通科技中的暴露均15%-20%左右;此外,在电子行业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中,较少包含半导体相关企业(反映在电子行业的配比上),而其他四条指数中对电子半导体的暴露相对较高。

 

从集中度来看,5条指数的集中度均相对较高,前10大个股合计集中度多在70%附近或以上,最低的中证港股通科技也有64%。从相对的角度而言,恒生科技和中证港股通科技集中度相对较低,国证港股通科技和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的权重集中度更为激进——前5大个股集中度已近60%,前10大更是近80%。

 

基于上述分析,整体而言,上述5条指数各有特色,投资者可以基于自己的偏好和需求,进行选择和布局

 

如果投资者想获取相对传统的港股科技Beta(互联网+汽车+半导体等),那么恒生科技指数或是较为合适的选择,若想进一步提升对上述领域的暴露,或可考虑选择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其同样涵盖了上述领域,同时拥有更高的集中度,从今年以来的表现看,收益表现也相对更优。

 

如果投资者想获得更为广义的港股科技,例如传统科技+生物科技,那么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或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或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其在医药生物行业的暴露相对较高。

 

若投资者想更为聚焦(例如仅关注港股互联网企业),那么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或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其对核心在港上市的核心互联网个股给予较高权重,同时在汽车、半导体等领域的暴露较低,相对更为纯粹。

 

2、对港股后市如何看待?

 

港股科技板块的走势离不开港股市场的Beta。从自上而下的宏观维度来看,美联储已在9月降息25bp,这一举措释放了部分资金的流动性。港股对外部流动性宽松更敏感,无论是美联储的预防式降息亦或是衰退式降息,短期内港股或因定价流动性宽松而整体上涨。

 

中观行业层面则有所分化区别:通常而言,预防式降息后本次9月美联储降息被认定为是预防降息必需&非必需消费、工业、科技表现较好,衰退式降息后除了定价流动性宽松的非必需消费和科技之外,能源、电讯等防御类资产也将占优。因此从上述基于历史的角度来看,港股科技或受益于美联储降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所表现。

 

自下而上来看,部分港股科技公司在AI领域加大投入,有所突破,重新获得了市场的关注,或同样在基本面维度有所支撑。从资金角度看,港股科技相较A股科技有所滞涨,资金或选择一定的高低切。

 

因此,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对港股科技的后续表现在短期内或可相对乐观,同时需对相关内外部变化保持关注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数据、信息、观点和判断仅是基于当前情况的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且今后可能发生变化。基金投资有风险,既可能产生收益也可能发生损失。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及市场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公司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