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价格自2024年以来一路高歌猛进,但在近期出现了幅度相对较大的回调,个中缘由有哪些?后续机会如何看待?
1、黄金2024以来为何一度如此强势?
我们认为或与以下三点有关:
(1)央行购金
全球政府部门的黄金需求,主要体现为各国央行购金规模,这也是近年来支撑金价上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各国央行购金保持强劲,成为金价的“托底者”。
中国央行也在2024年多次增持黄金储备,2024年5月至10月暂停了6个月后(主要或因国际金价处于当时的相对高位),又于2024年11月重启购金;2025年1月,中国央行再次增持黄金——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月末黄金储备为7345万盎司,较去年12月末的7329万盎司增持了16万盎司,环比增长0.22%。黄金储备的持续增加有助于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增强人民币的国际信用。中国央行增持黄金不仅顺应全球央行购金潮,更通过“硬通货”属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背书。
(2)地缘政治风险与避险需求
中东局势(如巴以冲突、伊朗与以色列紧张关系)和俄乌冲突的反复升级,刺激了市场避险情绪。2024年8月黄金突破2500美元/盎司关口后,地缘风险成为支撑金价的重要因素。此外,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进一步强化了黄金的避险属性,加大了黄金的投资需求。
(3)美联储降息预期与通胀博弈
2024年黄金的强势表现或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相关。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后,美元流动性边际宽松,美元价格或呈现波动和走弱趋势,黄金作为美元的替代资产的价值凸显,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得到支撑。此外,从通胀角度看,市场对美国通胀粘性的担忧持续存在,导致实际利率预期波动,推动黄金作为抗通胀资产的吸引力上升。
2、黄金近期为何调整?
(1)美国降息幅度的预期减弱:2025年初,美联储因通胀担忧放缓降息节奏,美联储官员释放鹰派信号,强调在通胀未明显回落前不应过早调整货币政策。市场对降息的预期有所降温,高利率环境增加了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削弱了黄金的吸引力,导致黄金价格下跌。此外,美国较好的经济数据(如非农就业等)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快速降息的预期。
(2)风险偏好回升,黄金吸引力或相对降低:2025年初,全球股市(如美股、A股)在AI等技术突破下表现强劲,风险资产投资需求加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黄金的避险吸引力。近期,俄乌冲突等地缘紧张局势似乎有缓和迹象,市场对避险资产的需求或随之减少,或导致黄金价格承压下跌。
此外,由于前期黄金价格持续攀升,市场积累了大量获利盘,随着价格达到高位,部分投资者或选择获利了结,导致市场出现一定的抛售压力,引发黄金价格的波动。
3、黄金后续投资机会如何看待?
(1)短期维度:短期内,黄金价格可能继续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美元指数的波动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将对黄金价格形成影响,因此,2025年美联储降息幅度和节奏仍是核心变量——若美国经济数据走弱,降息预期可能重新升温,美元走弱将提振黄金;反之,若通胀粘性持续,高利率环境将继续对金价的抬升形成一定掣肘,投资者需关注美联储与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博弈,尤其是财政赤字扩张对美元信用长期削弱的影响。
俄乌冲突等地缘博弈事件,也可能推升或进一步降低避险需求,这取决于多方的谈判结果,从近期美国与乌克兰等会谈来看,达成较为一致的结果或仍需时间。此外,市场情绪的波动和技术性调整需求也可能导致黄金价格在短期内继续震荡。
(2)中长期维度:从中长期来看,黄金的基本面依然坚挺,具有较强的投资潜力——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如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贸易摩擦等)依然存在,这些因素或将持续为黄金提供避险需求;通胀预期仍然存在,黄金作为抗通胀资产的价值不容忽视;各国央行的购金需求也将继续对黄金价格形成支撑;此外,全球“去美元化”趋势仍在延续,或有望推动黄金价格在中长期内保持上涨态势。
对黄金的投资者而言,我们认为,根据不同的投资目标,后续或可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
l落袋为安:如果投资目标是短期获利,且当前已达到预期收益,那么可以考虑部分或全部获利了结,锁定收益。但需注意,市场是波动的,过早地“落袋为安”可能会错过后续的上涨机会。
l长期持有:如果看好黄金的长期投资价值,且投资目标是长期资产保值增值,那么可以考虑继续持有,在黄金价格回调时,可适当增持黄金ETF等黄金投资工具——这一操作与央行购金的行为类似,逢低买入,降低持仓成本。
l资产配置:如果打算将黄金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可参考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的建议,配置 5%至10% 的黄金作为对冲工具,这一配置比例从组合和风险分散的角度来看是相对较为合理的。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在配置一定比例黄金的同时,合理布局其他大类资产(如国债、股票、基金等),以分散风险。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数据、信息、观点和判断仅是基于当前情况的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且今后可能发生变化。基金投资有风险,既可能产生收益也可能发生损失。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及市场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公司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