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落地,动荡市场下,资产配置何去何从?
1、超预期的关税,动荡的市场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主要包括两项行政令:一是对所有国家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生效;二是对贸易逆差较大的经济体征收更高的关税,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生效。 本次对中国额外征收34%的关税,叠加此前以芬太尼为由加征的20%关税,美对华关税达到54%。
美国超预期关税的落地,使得全球市场整体呈现出较为动荡的格局,多数资产收跌(截至4月7日)。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的上升,进一步提升了内需的重要性,财政端需关注我国内需刺激政策的变化,货币端可关注货币“适度宽松”落地情况,择机降准降息的时机或逐步临近。
2、资产配置如何帮助应对市场动荡?
在此前的《投基有道》文章中,我们介绍过常见的资产配置范式包括股债平衡、美林时钟、风险平价等策略。
以股债平衡策略为例,这一策略通过在风险较高的股票和风险较低的债券之间分配资产,来分散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类型便是大家所熟知的“固收+”——固收资产打底,权益资产为辅增厚收益。美国超预期关税政策落地后,国内权益资产跌幅较大,而固收类资产却是上涨的(国债收益率显著下行),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权益资产下跌带来的冲击。
又例如风险平价策略,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桥水基金的“全天候”策略——依据资产价格与宏观的历史经验,基于经济增长和通胀情况、预期上行或下降等维度构建经济环境,以“四宫格”代表四种不同的经济环境,并选择在这一环境下更为合适的资产。
结合这几天的市场表现,尽管绝大多数市场的权益资产是下跌的,但中国国债、美国国债等固收资产上涨(收益率显著下行),通过“全天候”策略的布局,固收和权益类资产的一涨一跌,通过平衡不同资产的风险贡献,实现投资组合的多元化,有助于减少特定资产类别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投资组合的稳健性。
“全天候”策略不过度依赖择时,不将组合收益的动力源放置于对未来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精准预测上——即使是专业机构投资者,想在预测经济这方面做到高胜率、并从中获得收益也是较为困难的。作为相对被动型的配置策略,“全天候”策略的目的正是要对冲宏观环境,力争穿越牛熊。
3、走出误区:资产配置并非单纯追涨
也许有投资者会问:既然看到权益资产跌、固收资产涨,直接配置固收资产即可,何必考虑对冲?类似的,一些投资者可能会认为,这几年黄金资产上涨动力较强,与其和股债共同配置做成一个资产组合,不如直接all in黄金?
我们认为,投资者的这类想法,本质上还是受到了追涨杀跌思维的扰动。没有哪一类资产是常胜将军,例如,2023-2024年的纳斯达克指数,受益于AI浪潮,波动较低、涨幅甚高,一时间似乎是“稳赚不赔”的资产,但截至4月4日,已从今年2月中旬左右的高点回撤超20%。如果投资者一味基于动量而非资产配置的思维进行布局,那么当上述较大回撤情况发生时,或对组合整体表现造成较大的冲击。
因此,资产配置并非单纯追涨。多元资产配置的意义,并不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追求收益,而是通过利用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较低相关性的布局,以更好地应对不同的“天时”,做到未雨绸缪。通过多元资产配置,组合的收益或有所分摊,但风险也被分散,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波动性,帮助提升整个组合的风险收益比。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数据、信息、观点和判断仅是基于当前情况的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且今后可能发生变化。基金投资有风险,既可能产生收益也可能发生损失。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及市场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公司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