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差,指人们在决策或判断时过度依赖最先接触到的信息(即“锚点”),即使该信息与决策无关或存在偏差,也会显著影响最终结果。这一概念由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在1974年提出,其核心机制是人类大脑倾向于简化复杂问题,通过初始参考点快速形成判断,这个初始参考点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
一个经典的实验是让参与者观察一个转盘,转盘上的数字范围从0到100。参与者被要求估计联合国非洲国家的数量占联合国总成员国的百分比。实验结果显示,当转盘停在较高的数字时,参与者给出的估计值也相对较高,反之亦然。这表明即使是完全不相关的数字也能成为决策时的锚,影响人们的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锚定效应也无处不在。例如,一件T恤原价2000元,限时优惠价790元,就会容易让人觉得“捡到便宜”,产生购买的冲动。但如果没有看到原价,限时优惠价可能就不会让人感觉物超所值。又比如,近年来较为火热的盲盒产品,其通常会设置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锚点(如29—79元),这个价格区间对于消费者来说相对容易接受,在购买时不会过多地考虑预算,从而更为快速地做出消费决策。
种种现象表明,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常常倾向于简化决策过程,而初始信息往往是最容易获取和处理的信息,因此容易被过度依赖,而这种依赖往往导致判断偏差。
2、锚定效应对投资的影响
锚定效应容易导致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出现偏差。以股票投资为例,如果投资者将股票的历史最高价作为锚点,当股票价格从高位下跌后,他们可能会因为锚定效应,认为股票价格还会回到那个高点,从而继续持有股票,错失更好的卖出时机。这种对价格走势的错误预期,往往会使得投资者无法根据股票的实际基本面和市场环境做出合理的决策。
对于基金投资来说,投资者可能将基金的过往业绩作为锚点。如果一只基金在过去一年取得了很高的收益,投资者可能会认为这只基金未来也会持续保持这样的高收益,却忽略了基金业绩会受到市场环境、基金经理变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3、投资者如何减少锚定效应的负面影响?
锚点既是决策的便捷途径,也可能是潜在的误区。合理运用锚定效应的机制,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方能做出更为理性选择。下面两个方法在投资中,或有助于投资者减少锚定效应的负面影响:
(1)遮价测试
这是一种有效抵抗锚定效应的策略,从字面意义来看,它通过遮挡商品的价格信息,迫使消费者或投资者专注于商品本身的内在价值,而不是被商家或市场设定的价格锚点所影响。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暂时忽略价格信息,可以更客观地评估商品或投资的真实价值,从而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具体操作时,消费者可以先用手遮住商品的原价标签,然后问自己几个关键问题:这件商品本身是否值现在的价格?我是否已经有类似的商品?我是否会频繁使用这个商品?通过这种方式,消费者可以更加真实地评估自己的需求。
在投资领域,投资者可以忽略股票、基金的历史价格/净值,而专注于公司/产品的基本面、行业前景等,更加客观地评估投资机会。
(2)多元配置
多元配置策略也可以更好地减少锚定效应的负面影响。通过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资产类别、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投资风格的产品,投资者可以减少对单一资产或单一信息的依赖,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力争保持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面对市场波动或特定资产的价格变化时,多元配置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视角和选择,帮助其更加客观地评估投资机会和风险,而不是被单一的锚点所束缚。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数据、信息、观点和判断仅是基于当前情况的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且今后可能发生变化。基金投资有风险,既可能产生收益也可能发生损失。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及市场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公司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